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区县信息

天台:腊八节寻找台州最后一个远征军老兵,少校情报队长
发布日期:2022-01-18  09:50访问次数:来源: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早就听说过天台有个印缅抗日远征军老兵,经多方打听寻找,腊八节前去拜访。他的名字叫袁祥彬,已经101岁老人了,精神状态还不错。世纪老人,见证了这片土地上的沧桑岁月。


袁祥彬老人


1938年,上海、杭州、宁波等大城市相继沦陷,许多逃离的难民都逃到天台这座山城。上海等一些地方的私立学校,也撤离到天台。天台县现在的育青中学与大公中学,就是那个时候搬过来的。

有了这些中学以后,天台孩子就多了个上学的途经。袁祥彬老人就是在那个时候读的中学。听老师们讲到日军占领后的暴行,同学们听得热血沸腾,都想投笔从戎。当时他在舅公家看到《东南日报》上登载的军校招生广告,马上就报了名。当时上饶那边部队负责招生的是台州仙居人,通知说现在招生放宽了条件,要去快点去,袁祥彬与天台本地10多个青年一同参军。

袁祥彬离家时,母亲给了他6块大洋当路费,吩咐儿子要听指挥官的话,打完仗就回家。谁知道这一去就那么多年,一直到1946年2月回家,母亲已经去世多年,成永远的遗憾。

袁祥彬与同学们,要去江西上饶参加军校考试,步行到绍兴坐火车,辗转到达江西上饶,参加军校考试。高二学生,在当时文化应该算不错了,被录取后,他们长途跋涉3个月,避开战火纷飞的南昌,取道临川、萍乡,绕道至长沙,乘火车到广西桂林,再辗转贵阳、重庆,最后才到达成都军校。

一路上,有的学员死于疾病,有的死于日军的轰炸,也有的吃不了苦,半路跑掉了。

袁祥彬先到学生队受训,后编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17期第二大队,即通常所说的黄埔17期,学习炮科。

毕业后,袁祥彬主动报名参加了远征军,老人说“我想为国立功”。

1943年,22岁的袁祥彬坐上飞虎队的飞机,越过驼峰航线,来到印度,被编入中国驻印新六军军部情报队,任区队长。


袁祥彬老人在说过去的故事


袁祥彬介绍说,在丛林中作战,吃了不少苦,简直就像是一场噩梦。战友之间都留下遗言,如果自己牺牲了,就请战友将自己的头发、物品和信带回家,也算回故乡了。

1944年春,袁祥彬所在部队开始反攻,从湄公河一直打到密支那河。让美英两国军人见证了中国军人的勇敢顽强善战。多年后,这场战争的一些美英军人都对中国军人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

在印缅战场两年多时间内,袁祥彬由少尉升任为上尉,并获得了美军颁发的3枚军功章。

往事不堪回首,一同去的许多天台子弟兵,永远地留在了异国他乡。他们浩气长存,墓碑面朝祖国的方向。

1945年5月,新六军再次由飞虎队空运回国。他们都还不知道战局变了,日本投降了。新六军接到新的命令,开赴南京,接受日军投降。

军人最高的荣耀就是接受敌人的投降。

1945年9月9日上午9时,在南京陆军总部大礼堂担任保卫工作的袁祥彬亲眼目睹了曾经不可一世的日寇头子冈村宁次等人脱帽、鞠躬、致敬、谢罪。这个仪式只有短短10多分钟,却让中华民族,洗刷了耻辱,是近代史上最荣光的场景。也是袁祥彬老人一生中最高光的时刻。

苦难的民族并没有消停,外战结束了,内战即将上演,袁祥彬不想再打内战了。

1946年2月,袁祥彬决定离开部队,回到天台老家,想过个安定的生活。

50年代初,由于世事巨变,袁祥彬举家从天台到上海租住打工,由于收入微薄,把女儿送人了。

1958年,袁祥彬被公安局叫进去交代历史。袁祥彬老实讲了自己上过黄埔军校,参加远征军打日本人,是情报队长,少校军官。这还了得,马上被逮捕,定性为历史反革命,发配到青海挖煤,一挖就是30年。

1988年,袁祥彬才回到天台老家。袁祥彬被判刑后,两个女儿送了人,袁祥彬老婆靠卖血才活下来。最后在天台本地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几经周折,终于找到失散62年的大女儿。对一个老人来说,也是种安慰吧。


抗日勇士的荣誉

天台被评为抗日模范县,据档案记载,抗日战争期间,以“全国抗战模范县”著称的天台,共有7600多名青年参军出征,1460余名战士战死沙场。当时天台县总人口约26万人,男丁仅12万人。真是“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啊。台州子弟没有给族人丢脸。

自古就有“台州式硬气”,这硬气在天台人身上特别明显。在未来的日子,江浙子弟加油,台州子弟再写新章。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