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人风采

海岛上飞出拥军的歌
发布日期: 2023- 08- 04   15: 41 访问次数: 来源: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苏雪平,女,1981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1999年5月进入坎门英雄基干民兵营哨所,2000年5月提拔为哨长。2002年5月进入专武干部行列,先后在玉环市沙门镇、大麦屿街道、鸡山乡担任武装干事、副部长、部长兼党委委员。她还是2013年第11期《东海民兵》杂志封面人物,先后获浙江省征兵工作先进个人、台州军分区优秀专武干部等荣誉称号。2020年7月,调任玉环市文联党组成员。


扎根海防哨所,奏响青春华章

翻开苏雪平的履历,简单而不凡。哨所三年,武装线十八年,串起了她整个青春年华。一路走来,她的工作成绩令人瞩目,社会赞誉纷至沓来。


记得高三那年,在学校组织的一次活动中,苏雪平与同学们一起走进坎门英雄基干民兵营哨所参观。当年的哨所,设施简陋,且路旷人稀,周边环境十分荒凉。可当她望向“扎根哨所心不悔,愿为海防献青春”这充满豪情的大字时,心中顿时有了力量。那一抹国防绿,对她有着莫名的吸引力,从此在她的脑海中挥之不去。高中毕业后,怀揣着对哨所的无限向往,她毅然报名参加哨所女民兵的选拔。1999年5月,她如愿成为哨所中的一员。从此,世界在她面前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哨所有着光荣的历史,这里有英雄基干民兵营奋勇杀敌的故事,还有“十二女将”辉煌的过往。当苏雪平近距离地聆听了英雄营首任营长郭口顺和“十二女将”班长李其凤等老一辈民兵讲述当年的战斗故事时,心中除了敬佩,更多的是激动。对革命前辈过往岁月了解得越多,苏雪平越觉得肩上的责任很重。她在心中暗想,守护好这个英雄集体,做英雄营新一代传人,自己责无旁贷。


新人到岗,第一项任务就是熟记营史展览馆的解说词。没过多久,苏雪平就站在馆内,声情并茂地向社会各界参观者介绍坎门“英雄基干民兵营”的光辉历史。她在解说时的青春靓影,登上了2013年第11期《东海民兵》杂志封面。


在哨三年间,苏雪平始终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以传承英雄营精神、勇担海防重任而自豪。哨所实行的是半军事化管理,纪律严明,生活单一,每天的日常,就是执勤、巡逻、训练,观察海面,监视海空。每年夏天,哨所都要进行一个多月的封闭式训练。一段时间下来,原本肌肤白嫩的苏雪平被晒成了“黑牡丹”,但她从没想过退缩,可谓吃得了苦,耐得了晒。严格的日常训练,促使苏雪平进步迅速,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从哨员到哨长,她只用了一年时间。她用执着与果敢,奏响女民兵情定哨位的青春华章。


服务辖区军人,提供免费服务

转战国动线后,苏雪平一心扑在国防教育、兵员征集、退役军人安置等工作上。尤其在担任鸡山乡党委委员、武装部长期间,除完成日常工作外,她把目光聚焦在退役军人群体上,努力寻求武装工作的突破与创新。她想,如能凭“退伍证”免去全乡退役军人进出海岛的船票,不仅可以彰显退役军人的社会地位,增加“退伍证”的含金量,还能在社会上营造关心、尊重退役军人的良好氛围。同时,这也是一种具象化的征兵宣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适龄青年的参军报国热情。有那么多的正面影响和积极作用,她就尝试着推开这项工作。


鸡山乡历来重视双拥工作,并为此拨出专项,作为支付退役军人免费船票的托底。在苏雪平的推动下,乡武装部召集村干部与渡船负责人开展讨论,出台免票优惠活动方案,并确定优惠活动的起始时间和所乘航线。


为确保全乡退役军人都能享受到这项优惠活动,乡武装部多管齐下,责任到人。各村干部更是纷纷行动,将这项优惠活动一一传达给辖区内的退役军人。同时,乡武装部还特地印制了全乡退役军人花名册,及时递交到各渡船负责人手上。


2017年“五一”这天,免费乘坐渡船活动在鸡山至栈台、洋屿至栈台两条航线中施行,辖区内的退役军人个个喜上眉梢,相继登上了渡船,享受着来自政府给予的荣光。此举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一时间好评如潮。


设立专项基金,解决燃眉之急

谈到设立拥军优属基金的初衷,苏雪平表示,在每年走访慰问军属家庭时,部分军人家庭和退役老兵的生活现状时时触动着她的心。如何在拥军优属、帮困扶贫工作中把准脉、出实招,一直在鸡山乡武装工作的考虑范畴之内。于是,她向乡党委政府坦陈了自己的想法,在赢得支持后,便开始筹划设立拥军优属基金一系列相关工作。


2018年7月,在玉环市工商联的倡议下,鸡山乡与玉环宁波商会联手设立了鸡山乡拥军优属专项基金。来自玉环宁波商会的15名玉环籍理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踊跃捐赠5万元启动资金,以表达他们对军人的尊崇和对军属的关爱。


有米可炊,有钱办事。为将这笔拥军优属基金用在刀刃上,帮助最需要帮助的人,通过层层调查摸底,鸡山乡武装部掌握了辖区内现役、退役军人及其家属的基本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拥军优属帮扶工作。在现役军人家庭因病致困时、特困退役军人子女入学时、退役军人参与岗位技能培训时给予补助。同时,还将一部分基金用于慰问军烈属家庭以及为80岁以上老兵祝寿等费用的支出。拥军优属基金的设立,不仅缓解了军人军属家庭的经济压力,也为退役老兵送上关爱和祝福。


在鸡山乡北山村退役老兵陈某生日当天,苏雪平一行登门为老人悬挂光荣牌,并送上鲜花、蛋糕、大米、食用油、毛毯等生日礼品,将这个生日赋予了别样的意义。“八一”前夕,苏雪平一行还相继走进北山村、南山村、后岙村和披山村等多家困难退役军人家庭,与他们的子女进行结对,为每户家庭送去助学金。


“感谢乡党委政府!感谢拥军优属基金!”鸡山乡披山村退役军人曾某激动地说。由于母亲生病,居住的临建房又面临拆迁,令他一度陷入困境。乡政府的拥军优属基金,无疑为他的生活助推了一把。


挖掘拥军素材,鸡山扬名岛外

初夏的一天,苏雪平登上栈台至鸡山的客运渡船。乘船间隙,她与船老大聊了起来。


“开完这趟,呆会儿还要为披山部队运送物资。”船老大无意中的一句话,引起了苏雪平的注意。在交谈中得知,这艘渡船一直默默地为披山部队运送物资,而且一送就是50多年。


自1963年鸡山航运站成立,这艘渡船就与披山部队结下了不解之缘。常年驻守在披山岛上的官兵,行使着守护祖国东大门的神圣职责,但海岛生活十分艰苦,所有的物资都得靠海上运输。从最初的小木船、客轮到如今的渡轮,尽管船老大换了一任又一任,鸡山航运站也因体制原因分分又合合,但他们定下的规矩、拥军的原则始终没变。从最初不定期的运送到隔天一趟,再过渡到每星期两个航班,且一直延续至今。


茫茫大海,气候瞬息万变。天气预报中的风力级别,到了海上随时都有增强的可能。当年仅45匹马力的小木船,抗风浪能力比较弱,航行途中难免会遇上各种险情。尤其是在风急浪高时,小木船根本靠不了岸,船老大就尝试着往堤坝边停靠,以便及时将蔬菜、大米、食油、柴油、空调等物资运送到部队,“不能耽搁”成为冲破狂风巨浪的制胜法宝。在船老大的心中,没有什么比保障部队和官兵的生活更重要。几十年如一日的拥军优属行为,不仅鼓了军人的劲,也暖了军属的心。几代人的传承,唱响了拥军主旋律。


在了解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后,苏雪平被深深地感动着。为此,她特地向上级汇报提供素材,鸡山拥军渡船、退伍军人免费乘船、设立拥军优属基金等创新工作先后被写成了通讯稿,刊登在《中国国防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网站上,打响了鸡乡拥军优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此鸡山蜚声岛外。


如今,苏雪平已离开武装线转岗,但在鸡山所做的拥军优属工作,已成为她职业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镌刻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