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区县信息

温岭:寻找英烈陈乃安
发布日期: 2024- 05- 30   10: 55 访问次数: 来源: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5月17日,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前,英烈陈乃安名字后面,原来空白的籍贯,此次赫然写上了“浙江温岭”。


近日,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公布了中国籍抗日航空英烈名录,共计1468名英烈。其中碑号为A23的陈乃安英烈,原无籍贯记载。经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崔向群联动浙江台州温岭等地亲友、热心市民调查考证,明确为温岭籍,且英烈家庭情况、生年、就读学校等事迹渐渐清晰。



清明节,院士启动“寻亲接力”

崔向群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母亲的提议下,她到上海看望姨婆,并见到了姨婆的女儿。崔向群称,姨婆有两个女儿,还有一个义女。


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就在崔向群工作的研究所附近。2020年,她第一次走进纪念馆,被纪念碑两侧的英烈名字所深深震撼。


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是国内首座国际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馆藏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苏、美等国空军和航空战士在中国大地上联合抗击侵华日军的丰富史料,航空烈士公墓英烈碑上镌刻着4296名中外抗日航空先烈的名字。


到成都后,崔向群将这事告诉了母亲。母亲托她到纪念碑上找找有没有上海姨婆丈夫的名字。后来由于疫情和工作繁忙,崔向群一直没能完成母亲的这个心愿。去年,90多岁的母亲去世,这也成了崔向群的遗憾。


今年清明节期间,钟山风景区官方网站首次完整公布纪念馆中1468位中国籍抗日航空英烈的名录。其中,A23碑号的英烈为陈乃安,籍贯一栏为空白,生卒时间为“—1937.7.8”,即牺牲于1937年7月8日,生年不详。


没多久,“陈乃安”这个名字,就引起了崔向群的注意。崔向群记得,母亲生前曾说过,姨婆丈夫的名字就是陈乃安,在抗战初期执行送法国人去香港的任务,返程不幸坠海牺牲。陈乃安牺牲后,有衣冠墓在温岭。


4月7日一大早,她通过微信向77岁的舅舅陈大申核实,陈乃安是否就是她上海姨婆的丈夫。陈大申是土生土长的温岭人,他知道城区县后山曾有衣冠墓和凉亭,只是后来被破坏了,当街井一户陈姓人家,有家人是抗战时期在飞机上遇难的。


4月8日,崔向群夫妇以陈乃安英烈亲属身份参观了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崔向群向馆员介绍,陈乃安是她母亲的姨父,祖籍浙江温岭。据温岭市箬横镇江文辉编《箬横历代乡贤简略(第一卷)》记载:“陈乃安,九份(今前九份村)人。乃宁、珠英兄。抗战时期为中国航空公司职员,在运输物资时于舟山群岛牺牲,时民国政府通令嘉奖。”“乃安遇险时,直接将飞机头冲向日寇基地,后因偏向冲入大海。”


崔向群说,陈乃安牺牲后,陈乃安的妻子带着两个女儿和一个义女,依靠一笔政府抚恤金在上海购买了一套房子,才艰难定居下来。如今,陈乃安的妻子和两个女儿、一个义女均已过世,尚有一个妹妹陈珠英100多岁了,住在敬老院里。


崔向群77岁的舅舅陈大申也在温岭积极协助调查陈乃安出生年月等有关资料信息,并实地踏勘了陈乃安的衣冠冢(据说系航空公司出资所建),原墓址在温岭城关县后山,墓上面还有个凉亭,墓前有碑,19世纪60年代时凉亭等被毁,1982年,陈乃安的妹妹陈珠英将其坟墓迁往虎山儿童乐园附近。


这次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公布航空英烈名单后,崔向群看到陈乃安的名字位列其中,但英烈的籍贯和出生日期都是空白,因此特地赶到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希望增补相关信息。



照片上显示,迁坟后的墓碑上写着“公元一九八二年四月,父陈乃安、母金韵韶寿域,女陈陵、陈洪”,另两块青石系初葬时陈父所题的,碑石有残缺,内容为“……儿魂兮归来,吾儿已矣,囗政纷烦,弟妹辈造就及妻赖何人?溯汝三龄,随余迁囗,十五岁出外,囗囗囗囗中国……”,另一块刻有“四年回家囗囗囗事五次,年仅二十有”等字样。石碑可能因“破四旧”时受损,内容不完整了。


牺牲时,他不到30岁

为了查清楚陈乃安英烈的准确生年,和陈乃安相关的亲属、亲属朋友和其他热心人士,在获知寻找英烈生平的信息后,纷纷出力。如温岭市箬横镇陈正春先生在《云浦陈氏宗谱》上查得,陈乃安系云浦陈氏族人,属于九份四房下三房,即祖居箬横镇前九份村的,谱上则记载“居温岭城内当街井”,父亲献字辈,未记载名字,只写“字薫甫”,为廷甦公三子,廷霖公继子。陈乃安谱名为继谷,字乃安,生卒配等信息均无记载。据江文辉《箬横历代乡贤简略(第一卷)》记载:“陈乃安,九份人……抗战时期为中国航空公司职员,在运输物资时于舟山群岛牺牲,时民国政府通令嘉奖。名列《中国抗日战争英烈名录》。”



温岭市太平街道陈稚文、林伯坤、王椋、王枰等,根据手头搜集的资料,觉得可从宗谱中入手,遂联系主编过《温岭水洋金氏志》《温岭金氏文献录》两书的原温岭市委报道组退休记者金宗炳,从《水洋金氏宗谱》中查得,薫甫名字为陈瑶。据此,在林丙恭集子中查到与陈瑶(薫甫)相关的《寄题陈薫甫小照》《寿陈瑶母林宜人序》等诗文。由文中可知,陈薫甫谱名献玑,名瑶,字薫甫。而据陈乃安的两个姐姐的生年、妻子生年及其他信息推测,陈乃安当生于1908—1910年。而云浦陈氏族人陈耕先生则联系堂兄弟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院院长陈煜,请他帮忙从有关数据库中查得1936年3月7日、8日《申报》刊出的《昆明号机被迫降落》《中航公司已得电告下落》两篇新闻,报道中称陈乃安为“昆明号”无线电报务员。另外还查得《国立中央大学商学院一览》等资料,在一、二年级生表格、名单中有陈乃安。表格中显示为二十岁,籍贯浙江温岭,商学院本科(一年级不分科),住址为浙江温岭城内当街井。两份资料都是1928年出版的,陈煜据此推断陈乃安大概是1908年生人。陈耕等还借到前九份村云浦陈氏宗祠清明祭祖之际,找到了残破的陈薫甫旧宅。

几经查询,崔向群院士联系南京东南大学有关部门,请东南大学校方查有关档案。得知陈乃安是杭州安定中学(现杭州第七中学)1925届毕业生,与他同时毕业的有数学家柯召、中共地下党员汪益堃等。在南京大学档案馆仍然保存着两份陈乃安的学籍卡,显示陈乃安1926年9月进入东南大学商科读书,入预科,是年18岁。1927年,东南大学和其他学校合并为国立中央大学,商科改称商学院,陈乃安于9月转入本科一年级读书。学籍卡上记录的“18岁”,可能是周岁,也可能是虚岁。按此推算,陈乃安可能是1908年或者1909年出生的,牺牲时为29周岁或者28周岁。




《申报》记录过他的英勇

陈珠英的家人称,陈乃安在航空公司不是普通职员,是无线电专家,他带出来的两个弟弟陈乃宁、陈乃宏都是这方面的专家。


对于陈乃安的职务,中国国家博物馆数据库中两份《申报》的报道内容能佐证。1936年3月7日、8日《申报》刊出的《昆明号机被迫降落》《中航公司已得电告下落》两篇报道称,1936年3月5日,中国航空公司“昆明号”飞机从重庆飞往贵阳执行任务,航线返回途中遇恶劣天气迫降,机身和发动机已毁,机组成员和乘客都平安,陈乃安为无线电报务员。


关于陈乃安是怎么牺牲的?崔向群院士结合前期查找的《中国航空公司欧亚——中央航空公司史料汇编》等资料,估计陈乃安与中国航空公司机组人员是1937年8月8日在香港附近的海上因天气原因遭遇空难的。据《中国航空公司 欧亚——中央航空公司史料汇编》记载,中航公司大事年表在1937年只记录了一起死难事故。1937年8月8日,中航“浙江号”飞机由香港飞往上海,在距离香港东北方90英里的芝兰(或赤朗)角(Chilang Point)因恶劣天气坠毁于海中。机组4人,乘客7人,其中,正机师和7名乘客均获救,副机师和两名华籍报务员失踪。根据中航协会官网事故报告记录,两名华籍无线电报务员一人姓“Sui”。陈乃安是否为另外一名报务员,还有待查证。



根据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公布信息,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空军击落或击伤日机1000余架,我方损失军机1000多架,4000多位空军将士以身殉国,他们牺牲的时候,平均年龄只有23岁。作为中国第一代飞行员,陈乃安曾培训过的飞行学校门口立着校训,“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这不只是一个口号,而是他们在风华正茂时写下的遗嘱。


温岭市箬横镇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从《箬横历代乡贤简略》的编者江文辉处了解到,陈氏在箬横曾是名门望族,陈乃安的牺牲事迹被当地百姓口口相传。


90多年后,英雄的面容再次清晰


今年5月,温岭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杨正波从陈大申处得知陈乃安的百岁胞妹陈珠英住在敬老院后,前去拜访老人家。陈珠英老人掏出压箱底的一张全家福。这张照片拍摄于1932年,照片中陈乃安抱着女儿,坚毅地望向镜头。


陈珠英说,他们家共有兄弟姐妹8人,陈乃安是四兄弟中最大的,她是四姐妹中最小的。目前,她的7个兄弟姐妹均已过世。她与大哥年龄差距较大,大哥的很多事情她已不记得。这张全家福上共有16人,兄弟姐妹8人中,除了一个姐姐没在,其他人都在。照片后排右三是陈乃安,他当时抱着大女儿。陈乃安右手边,分别坐着他的父母,再右边(后排左三)是他的妻子金韶韵,当时怀有身孕。

照片上方有题字,落款为“乃安识”。


收到照片后,崔向群将它发给了航空烈士纪念馆。


这一个多月,花费了崔向群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南京到温岭再到北京,她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特别是温岭的亲友和爱心人士,很让她感动。在她看来,陈乃安的名字被刻在英烈碑上,温岭当地人记得他,还流传着他的故事,这些已经可以了,她也完成了母亲的嘱托。


“保家卫国的情感基石,在不同时代的中华儿女心中都是相同的。寻找英烈、致敬英烈,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崔向群说。



回顾英烈事迹,是对英烈的致敬,更是对历史的铭记。在温岭,调查考证工作一直在路上。据报道,按照目前的资料统计,在1468位中国籍抗日航空英烈名录中,有92位是浙江籍,还有200多位未知籍贯。


英魂不朽,每位英烈都应被铭记。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