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战场 一样的冲锋——罗义:从军人到乡村振兴领路人 | |||
|
|||
夏日,阳光灿烂。走进路桥区横街镇四甲村,笔直的村屯道路干净整洁,房前屋后整齐有序。村文化礼堂内,几位老人坐着闲聊;老年活动室里,隐约传来吹拉弹唱的声音,一派祥和安乐景象。 在村里稍微转了圈后,罗义赶来,这段时间,他忙于村庄规划和自家工厂的事务。 罗义,1999年应征入伍,2002年退役,回到家乡后,先后担任四甲村村委会委员、支委委员,2010年3月至今担任四甲村党总支书记。 14年的村党总支记经历,并非一帆风顺,但他凭着敢打敢拼、永不畏难、坚韧不拔的军人品质,始终打先锋、站排头,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谋幸福,在乡村振兴主战场上建功立业。 罗义是一个沉稳踏实的人,这是他给记者的第一印象,虽然现在摘下了军帽,但始终保持军人作风。 只因想把党员群众的心团结在一起,上任后,罗义运用部队的“班组化”管理理念,将全村700多户村民进行分班编组,由8名村班子担任小班长,从民兵、退役军人中筛选出一批表现优秀的党员担任小组长,让班长领着组长干、组长带着群众干。 党员群众参与进来了,如何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罗义又召集班组长和村民代表商量对策,集思广益推出了“金币奖励”制度。 “不管是参与环境整治、矛盾排查、治安巡逻等村里的大小事情,还是帮老人理发、送餐、洗衣等惠民小事,都可以获得金币,由网格员负责每天打分,每周登记,每月兑现奖品。”罗义介绍。 如此一来,村里的风气变好了,还办成了一批实事难事。比如,稳步推进农村公路以及绿化、亮化工程;兴建村文化礼堂、村民广场和老年活动室等场所;发动20名退役军人组建“老兵应急突击队”,配备微型消防车,每天在村内开展巡逻,快速有效处置火情。 从“冷眼看”到“热心干”,改变的是群众参与度,提升的是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 在村里,只有始终把村民和集体的利益摆在最前面,他们才会跟你干。 四甲村基础差、底子薄、建设用地指标少。2020年,台州机场改扩建项目落地该村,涉及民房296间,村民196户。为了争取最大利益,私下里向村干部说情打招呼的村民不在少数。 面对这样的状况,罗义和村“两委”班子达成一致意见,公开表态:村干部自己绝不多拿一分赔偿,也绝不会给任何人开后门,并挨家挨户了解村民实际情况,倾听他们的诉求建议。 走访过程中,他们得知有户残疾人,在此次征迁中,失去固定收入。于是,对接周边的十几家企业,他们还专门对接了村内的一家节日灯企业,利用村集体闲置空间兴办共富工坊。目前,能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个,实现人均增收1.8万元。 经过两个多月的走访发动,罗义和村“两委”班子最后仅用2天就全部完成了签约。 罗义刚接过村党总支书记的接力棒时,村集体经济负债200多万元。为打破制约村经济发展的“紧箍咒”,他提出,以贷款形式自主开发村集体留地,建设综合农贸市场。 “万一收益不好,贷款还不上怎么办?”一开始,村民就在质疑。为了打消疑虑,罗义主动承担起风险,以个人名义先贷了200多万元,并许下承诺:“如果成功了收益共享,如果做不好,也绝不让村集体和村民利益受损。” 如今,综合农贸市场建成,每年给村集体增收40多万元,带动周边100多名农户就业。 “行军作战讲究根据形势变化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一个村的发展也一样,不能一味走老路,要敢于突破,尝试创新工作方法,才能开辟工作新局面。”罗义说。 这几年,大型综合超市、灯饰产业园相继落地四甲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从不到10万元增长到1401万元,村民的腰包也逐渐鼓起来。 “一村富不算富。”眼下,罗义正带领四甲村两委班子以机场改扩建为契机,联合周边6个村建立“空港经济”党建联建,以交通、产业、土地等资源互补互助,积极推进物流、酒店等空港经济产业,并不断拓展机电机械、灯饰灯具、印刷包装、智能卫浴等镇级四大支柱产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