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旬退役老兵陈昌灯——跨越三镇,书写诚信华章 | ||||
|
||||
|
“这钱我不能要!”面对失主递来的感谢红包,72岁的退役军人陈昌灯连连摆手,目光中满是真诚与质朴。这位家住临海市括苍镇陈应新村的普通老人,虽已脱下军装多年,但军人的本色与担当早已融入血脉。他用一场跨越乡镇、不畏艰辛的“送还之旅”,书写了一段最质朴却又最动人的“诚实守信”故事,成为新时代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熠熠生辉的榜样。 9月19日清晨,陈昌灯与妻子赶集时捡到内有现金、存折、钱包的小包——存折里清晰显示着1000余元存款,每一样都关乎失主的切身利益。“丢了这些,失主肯定急!”军人本色使然,他毫不犹豫将物品送至派出所。回家后,陈昌灯仍不放心,派出所寻找失主需要时间,担心失主着急,便反复回忆包内线索,从存折信息找到关键,决定自行寻人。次日,七旬的他顶着高温,骑20多公里电瓶车到银行,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确认失主为仙居县下各镇塘头村的朱仁满、潘何英夫妇。又马不停蹄骑5公里去往失主家,几经周折才联系上焦急的失主。 不久,在陈昌灯的陪同下,潘何英顺利从派出所领回了遗失物品。看着失而复得的财物,潘何英激动得难以言表,当场拿出五百元红包塞给陈昌灯,却被他婉言谢绝。“谁还没个遇到难处的时候?帮一把是应该的。”
如今,朱仁满一家送来“拾金不昧品德高,失物复得暖人心”的锦旗。陈昌灯虽已退役多年,但军人担当未减,他跨越三镇的执着,如细流滋润文明土壤,树立新时代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榜样,激励诚信友善之风生生不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