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曹仁甫:老山烽火中的英雄脊梁
发布日期: 2025- 02- 21   11: 42 访问次数: 来源: 办公室

人物名片:曹仁甫,男,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白云街道白云新村人,于1972年12月入伍,1990年8月正营职转业安置到台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椒江分局工作,现已退休。1985年7月曹仁甫同志在云南前线老山地区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英勇顽强,战绩显著,被中国人民解放军35159部队授予“一等功”荣誉称号。

“一晃,已经40年过去了。”回想起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年过古稀的曹仁甫历历在目。

1984年至1985年,在云南老山阵地对越防御自卫反击战中,他与战友们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以血肉之躯筑起捍卫祖国的长城。期间,曹仁甫出色完成上级交给的多项战斗任务,受到军党委的表彰,荣立一等功。1985年秋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功臣”荣誉称号。

勇辟通道,显英雄本色

1984年7月19日,部队即将奔赴战区,战争的阴云笼罩在每一位战士心头。曹仁甫临危受命,被提拔为步兵九连副连长,肩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1985年3月8日,黄泥坝战斗筹备阶段,上级交给他一项艰巨任务:带领加强班开辟一条长达1000多米的通道,为后续部队进攻扫平障碍。

这条通道,是决定战斗胜负的关键线路,而沿途布满敌人的暗哨与陷阱。稍有不慎,就会导致人员伤亡。面对严峻挑战,曹仁甫毅然接受。当晚,他带领战士们借着夜色掩护悄然出发。山林中,潮湿地面散发着腐叶的气息,每一步都必须小心翼翼,稍有响动就可能招来敌人。

前行途中,重重阻碍接踵而至。隐藏在地下的防步兵地雷、各种伪装巧妙的陷阱……曹仁甫凭借着丰富的战斗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指挥战士们一次次成功躲过危险,并用双手填平陷阱。经过数小时的艰难前行,他们终于成功开辟出了通道,并无一人伤亡。曹仁甫和战士们的英勇表现,为后续部队的进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赢得了团党委的通报嘉奖。

当月,九连奉命前往老山前沿阵地,接替友军执行防御任务。曹仁甫率领加强排驻守255、211、111三个高地。在这里,敌我双方的哨位近在咫尺,战斗一触即发。“敌人和我们前后距离仅有10多米,甚至对方说话的声音,我们这边都能听到,形势非常严峻。”曹仁甫回忆。

由于敌人频繁发动偷袭与炮击,我方的工事遭受了严重损毁。面对恶劣的局势,曹仁甫身先士卒,带领战士们利用夜暗的掩护,在坚硬的石缝中抢修工事。他们的双手被石头磨得鲜血淋漓,却无人停下手中动作。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守住阵地,保卫祖国。

坚守高地,铸不朽功勋

1985年5月5日傍晚6点,越方突然发动营连级大规模进攻,一场长达10小时的激烈战斗就此拉开帷幕。三个高地上,炮弹如雨点般密集落下,255高地的弹坑深达2米多,整个高地被硝烟与战火笼罩。曹仁甫沉着指挥,迅速组织冷枪、冷炮射击,打掉敌人4个机枪火力点,成功带领战士们打退了敌人的疯狂袭击。

阵地的生活条件极为艰苦。山里水资源匮乏,战士们只能趁着黑夜轮流前往山沟背水,每次都危险重重。敌军不时发射照明弹,将黑夜照得如同白昼,一旦被敌人发现,子弹和炮弹便会袭来。

在潮湿寒冷的环境中,战士们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根本没有时间更换。他们饿了就啃几口压缩饼干,晚上,大家挤在狭窄的石缝后、阴暗的山洞里休息。“环境太艰苦了,最后下山的时候,很多战士就只穿着一条裤衩子。”曹仁甫感慨。

这场战斗涌现了很多英勇战士。山东籍的小张是九班班长,在执行任务时,左眼不幸被炮弹炸伤。但他强忍着剧痛,坚守战线长达10多个小时,直到第二天,才在战友们的掩护下撤退。由于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他的左眼近乎失明。八班班长在执行任务时,大腿被子弹击中,鲜血直流,但他紧咬牙关,坚守原地,直至第二天才被战友们抬下山治疗。

在这场持续37天的艰苦卓绝的防御战斗中,曹仁甫凭借丰富的作战经验,带领加强排牢牢守住防御阵地。最终,以8位战友负伤的代价,成功歼灭敌人70多人,圆满完成防御阵地的战斗任务,成功捍卫了祖国的领土与尊严。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